没等元郞堂兄和平娃办好小报的交接,杜全领了四人马蹄蹬蹬地赶到了,好几人的马腿都是一身泥。
“大兆支部来了。”
明洛说了一句,便看若姚翻开了册本,一一对应着数量,示意平成赶紧把份数点出。
杜全一一打量着眼前情形,以及士人打扮的吏员在旁观察,下马后直接问:“可有多余的?”
“多少?”
明洛闻言一喜。
“二十份即可。”杜全自有考量,他昨日晚间与家中长辈商议一番,一致认为此事或许能让家族更进一步,做事不免积极许多。
“匀出来。”
明洛相当利索,又确认着明日数量的改动。
杜全颇为大气,他并没什么确切的名单,只大概道:“多三十份吧。”反正盈亏自负。
“散卖吗?”明洛不免看向在马镫边装报完毕,即将返程的元郞阿耶。
“我这支部范围大,需求自然大。”杜全眼神犀利,于城门口爆炸般的信息画面中捕捉到了被平成收进信袋的一纸书信卷。
其上标签,正如明洛细则里所写。
必是有他人邮递信件开张了。
“他们处有信件往长安?”杜全还很善于比较。
明洛不急不躁答:“嗯。”
等到杜全大规模的小报装载完毕,交接手续办妥,时辰正正到了辰时初,姚五家还没身影。
明洛一颗心在此时提了起来。
因为她这处有两封信是得往白鹿乡去的。
姚五很重要。
杜全几人的人马影子不见后,他们一行人吸引了不少行商文人的关注,特别是外地来的客商游学之人。
闹腾忙碌了一阵后,明洛理解了为何城门处的‘强卖’不容易引起什么风险,首先在庞大路费食宿开支下,买小报的钱几乎成了零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anshuc.cc。船说手机版:https://m.kanshuc.cc